美育进中考,先把音乐美术课开齐开足
2020-10-29 09:23:00 来源:法治日报·法治周末
杨三喜
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,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,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,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,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,利用现代技术手段,促进客观公正评价。
继体育纳入中考,并逐步提高中考分值之后,美育纳入中考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,以中考指挥棒倒逼学校、家长、学生重视美育,显然又进了一步。
美育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,提升青少年的艺术素养,提高他们发现美、认识美、欣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,不仅能够陶冶情操、温润心灵,还能够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
但是,将美育纳入中考,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。既担心以考试的方式倒逼重视美育,会滑入应试教育的误区,也担心艺术类科目进中考之后,会刺激相关艺术培训需求,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。还有的则担心,由于目前美育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,很多学校缺乏美育师资、难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,在这种条件下将美育纳入中考,会带来新的教育公平问题。
针对这些担忧,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,美育进中考没有时间表,并非要求2022年全部铺开中考艺术考试,也不要求具体分值。而且,“进中考的内容,前提就是在学校里是教过的,绝对不可能说学校里没开这个课,中考也要考”。这一回应,无疑让很多家长紧张的心放下了。
实际上,目前,已有8个省份试点了艺术进中考。江苏淮安从2018年起,正式将音乐美术两科纳入中考计分范畴,每科分值5分,总共10分。只要学校开足课程、学生认真学习,基本得分都在9分及以上。对于学生的区分度并不大,也不需占用额外时间进行复习考试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艺术素养都有所提高。
这种试点经验显然说明,对于美育进中考不必过度担忧,全社会更应该以一个开放、乐观的心态,来看待这一改革。
还要看到的是,不管是体育还是美育纳入中考,所指向的都不是分数,而是人的全面发展,改革中考指挥棒也只是全面和改进学校体育、美育工作的举措之一,而非全部。
通过配齐配好美育教师,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,尤其是加强农村学校以及小规模学校的美育设施建设,为其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,完善美育课程设置,深化美育课程改革,确保开齐开好美育课程,才是政策的核心所在。
而这也应该是美育纳入中考,以评价指挥棒推进加强美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在。
而即便是全面纳入中考,也应该努力避免应试化、一刀切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评价时,结果评价当然是一部分,但也要进行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,坚决避免升学导向。
加强学校美育工作,首先是要求地方政府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,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,加强对本地区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。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、质量观,追求绿色升学率,深刻认识到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中的地位,加大美育师资、设施的投入和保障,确保开齐开好艺术类课程,为改善和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。
对于家长以及全社会而言,都需要来一场观念的变革,认识美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,凝聚以美育人的共识,形成以美育人的合力。包括吸纳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人士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、推动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,整合校内、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,统筹整合场馆资源美术馆、书法馆、博物馆的育人作用等,形成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格局。
责编:王硕